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世界今日讯!“青年与世界”②丨从志愿者到“公天下”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3-07-05 09:42:05

X 关闭

“青年与世界”①丨赛事是一座桥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相关资料图)

22岁的李星艺原本打算和同学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毕业旅行,但大运会志愿者的身份更让她心动。为成都大运会服务的同时,她也在寻找一些志愿者项目,过完这个夏天,她将从四川奔赴安徽,进入下一个求学阶段。

做志愿者的种子,源于家门口的一次世界自行车赛。后来她到成都求学,加入这个组织,服务过足球和网球比赛。在她眼里,志愿者之于他人的意义,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温暖;志愿者之于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尽己所能的责任。

当时代将地球浓缩为一个“村”,人们看得越来越远的同时,也越来越有一种责任和冲动,为“胸怀天下”或“天下为公”这样的“大词”,找一个生动的注脚。

“运动员的盛会”与“志愿者的盛会”

和李星艺一样,服务成都大运会的志愿者,共有2万名,来自35所高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青椒。

“青椒”谐音“青交”,他们就像一把把通往世界的钥匙,联系着一场盛会与一座城市,牵连着一群人与另一群人。这个七月,他们将在成都大运会这个世界舞台上,开启与世界青年的交流。

↑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上,青春多彩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梁明哲是比赛场区助理,他的职务还有一个简单易懂的称呼——“快擦手”,主要负责篮球场地板的清理和擦洗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却也被他总结出了门门道道。赛场上,人们激动于球员的精彩扣篮,他的目光则始终聚焦在地板上。如果人的眼睛是一部高速摄影机,那他一定记录下了一滴滴汗水砸在地板上的每一个瞬间。尔后,他见缝插针,几无存在感地快速擦掉,一点也不影响比赛的进度。

约莫两个钟头的服务时间,他会赛前准备好水、篮球等物品,赛时来来回回跪地擦上几十次地板,甚至条件反射般形成特殊的“肌肉记忆”。有些枯燥无聊,且耗费体力,但梁明哲喜欢这份工作。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能通向精神的愉悦。

倘若换一个视角,就会发现,正因为“快擦手”的存在,球赛才能丝滑地进行,运动员才能心无旁骛地比赛。这一点儿也不夸张。以梁明哲服务的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为例,这里将承担大运会的篮球比赛项目。这座可容纳1.8万人的综合体育馆里,配有数百名大运志愿者。除了梁明哲这样的通用志愿者外,赛场还有语言、竞赛、颁奖礼仪、升旗手等专业志愿者。

不同的志愿者如空气一般分布于球场边、看台上……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或许会站在台前,或许只隐于角落,但都是一场球赛不可或缺的存在。

与6488名运动员(截至今年5月16日统计数据)相比,2万名志愿者就这样分布于竞赛场馆和大运村、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等场所。他们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一起,绘就一幅活力十足的青春热血画卷。这画面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实际上,志愿者与运动员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他们合力创造了精彩的体育赛事,书写着现代运动会的历史。所不同的,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无名英雄。

时间回溯到1896年,那一年顾拜旦创立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人们关注参赛的311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各显英姿,或许忽略了他们的身旁身后,还有900名志愿者。这群不图名与利的人,参与了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的活动,协助组委会组织奥运会。

一百多年后的2004年悉尼奥运会上,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大放异彩,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赞扬。他们用熟练的技能,热情、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个人的责任感,绘成了悉尼的城市名片。同样在北京,热情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在双奥期间也得到了“一张最美的城市名片”好评——这,大概也是为何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开创“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的诱因。

↑北京冬奥会期间,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跳台滑雪比赛结束后清理赛道。图据新华社

志愿精神,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2013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墨西哥站,时年20岁的跳水运动员邱波以惊人一跳,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拿下7个满分,最终以572.20分夺冠。这一跳,被誉为跳水界的金满分。这一次,也是他运动员生涯的高光时刻。

10年后,站在成都街头,邱波已换了身份,成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冠军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个今年4月成立的志愿服务团队,由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组成,将投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城市志愿服务中。

从赛场上的运动员,变成赛场外的志愿者,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两个维度,以运动为形式,激发出一个人“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以服务为形式,提升的是一个人和谐友爱、奉献利他的境界。

用抽象的视野来看,强健的体魄和高洁的灵魂,在运动场上构成了人发展的两个维度,最终在同一个目标中合流,即“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7万多名赛会志愿者外,还有40多万名城市志愿者,他们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交通引导、治安巡逻、环境维护等志愿服务。大街小巷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蓝立方”成了北京的最美风景。时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如今已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的桂海潮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此刻,成都亦如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各大街区的市民,他们和桂海潮一样走上街头,走进服务小站。

赛事需要志愿者,又反过来孕育城市志愿精神。

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同比增长107%,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同比增长190%。在大运场馆周边、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和10条大运主题特色精品线路点位布局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提供便民咨询、赛事推广、城市宣传等城市志愿服务。

大型赛事,是城市的一个窗口;志愿服务,是城市的一面镜子。

2011年,深圳在成功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喊出“志愿者之城”的口号。12年过去了,常住人口为1768.2万的深圳,注册志愿者已突破351万人。这意味着在深圳,平均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志愿者。

如此氛围之下,城市文明水位不断攀升。

2012年,奥运会举办完一个多月后,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内,曾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服务的志愿者们再次相聚,用劲歌热舞开启“伦敦城市志愿者计划”。这是一项长期计划,他们希望该计划能够作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长久地运行下去。

↑2012年4月,英国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向志愿者致敬。图据视觉中国

倘若要问,一次大型体育盛会真正能为“人”带来什么?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美誉度,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更重要也更不易被察觉的,其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成都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中最为重要的软实力。赛事对城市志愿精神的反哺,对城市志愿力量的充盈,是一笔重要的城市财富,也是送给城市的“礼物”。

“公天下”的社会理想,不以山海为远

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夜,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记录下了志愿者热情的声音,她说自己在那一刻感受到特别的关爱,不禁感动落泪。而被她拍到的志愿者清华大学学生孙泽宇,回信感谢她记录下自己人生的难忘时刻,祝愿她在中国刷新成绩——两个青年订下友谊长存的“冰雪之约”。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孙泽宇和特莎的故事,真实地让人看到志愿者身上的魔力,让人温暖,给人力量。

今年2月土耳其地震后,一个叫阿布的男人成为关注焦点。这个时不时说点四川话的四川女婿来自土耳其,他以翻译志愿者的身份回国,跟随四川公羊会救援队参与救援行动。。

这不禁让人想起15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国志愿者来到地震灾区,与中国人一起抗击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当时的一位志愿者领队、“心连心国际组织”中国首席代表赖恩·鲁滨逊是医学博士,在华生活近10年。“老家在美国,家乡在成都”,他用这样一句地道的中国话,表达自己对中国人的深厚感情。

无论“老家在土耳其,家乡在四川”,还是“老家在美国,家乡在成都”,都似乎是诗句“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生动写照。人类守望相助带来的感动之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想要的世界,是人与人的距离不断靠近,心和心的感应更加灵敏。

孔子曾描述自己期盼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柏拉图也有一个经典比喻,“当一个国家最像一个人的时候是最好的,当某一个人的手指受伤了,整个身心作为一个人的有机体,对一部分所感受到的痛苦,浑身都感受到了。”

先哲隔着千山万水,不约而同指向一种“公天下”的社会理想。而志愿精神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说是这种社会理想最简单而纯朴的展示。

或许战争更能塑造这种“痛感”,这也是为什么世界第一个志愿者组织诞生于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需要重建,生产需要恢复,德国人皮埃尔在瑞士组织了《国际民众服务组织(SCI)》,他们致力于救灾、重建家园,促进欧洲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不必追问皮埃尔为何要站出来,不必思考志愿者到底能做什么……志愿者的出现,人的靠近,心的交融,就是一种安慰。

当时间指向百余年后的成都大运会,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个以开放形式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经历过疫情侵袭的世界,其实需要更多的“皮埃尔”站出来,把人和人联系起来。不必在乎生在何方,住在何处,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的命运共通共同。事实上,没有人不向往一个和谐友爱的世界。

以大运会为契机,期待志愿者和志愿精神,成为打破隔阂的坚定力量。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