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云)“小时候,喜欢看飞机;长大了,喜欢看船。”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的台湾教师赖钰匀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在厦门,看飞机也看船。”
(资料图片)
厦门,一座如诗的城市,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别称“鹭岛”。2019年,38岁的赖钰匀来到厦门,寻找她的“新桃花源”。
“厦门离家(台湾新北)很近,气候相近,风土民情也很相近,同讲闽南语,而且我很喜欢厦门。所以,我来了。”赖钰匀说。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16日在厦门开幕。 叶秋云 摄正在厦门参加海峡论坛活动的赖钰匀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新疆、西藏和东北地区没有去过,其余的大陆城市基本走过,“我与厦门最为投缘”。
在厦门,赖钰匀在乡村振兴和教育两个领域不断尝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的她,同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合作,举办多场展览和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打造乡村里的“新桃花源”。
在赖钰匀看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孩子们借由创意手工活动,可打造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乡村要振兴,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还要在文化上做加法”,自言“受中华文明滋养沾溉”的赖钰匀表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活水”,今后将继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
图为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现场。 叶秋云 摄16日,一场以“弘扬中华文化,传颂家教诗词”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门举行,作为主讲嘉宾的赖钰匀从“诗教与家风”入题侃侃而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熟悉的讲台上,赖钰匀吟唱起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以自己成长经历为例,分享台湾诗词教育与情志教育、家风家教的融合。
赖钰匀说,台湾诗教与家风的融合,润物细无声地将诗词融入情感教育。正如历经十五载的海峡论坛一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两岸民众畅叙乡情、交流互鉴、洽谈合作的重要平台,见证并推动着两岸民间交流走深走实,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
演讲中,赖钰匀将台湾地区初中生的诗词吟唱片段与大陆的“国学热”作对比,“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可互相借鉴与学习”。
“诗者,志也;志者,心之所向。”“登陆”16年的赖钰匀认为,在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以诗歌为连结点,可将两岸同胞的心灵紧紧相契在一起。(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